13岁男孩抑郁?原因竟与妈妈的无效沟通有关

门诊来了一位聪明乖巧的13岁小男孩,看了就莫名的喜欢。但接触下来才发现,他不但长时间厌学,甚至一度绝食欲轻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如此可爱的小男孩走上了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陪同来诊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可问题恰恰就出在妈妈身上。

13岁的小男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在学校也深得老师的喜爱,为什么就会抑郁呢?是什么样的遭遇让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抑郁寡欢呢?

我想问题可能开始于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都会沟通,但也会忽视沟通的重要性,在彼此需要沟通的时候选择回避沟通或不当沟通。比如男孩的妈妈就长时间和他保持着“不当沟通”。

男孩的家庭很不幸,父亲因为车祸高位截瘫常年卧床,男孩平日只能由母亲照料。母亲的个性很强,因为家庭原因也带着很多情绪,所以母子俩很难有有效的沟通,常常不欢而散,男孩也就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僻。

慢慢的,男孩又将这种情绪带到学校,所以不可避免的“被孤立”、“被排挤”。在学校感受不到任何“快乐”的男孩,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不愿上学。

虽然老师和家人都好言相劝,他还是拒绝上学,甚至前不久还出现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写了一封“遗书”,告诉妈妈过几天再来看他就饿死了……

正常情况下,妈妈应该一边安抚男孩情绪,一边求助家人或求助医生。可男孩妈妈的做法却是激化矛盾的“硬刚”。

男孩的妈妈告诉他,如果他真绝食自杀了,第二天新闻就得报道说“一名爷爷冲到家里杀害儿媳,一名奶奶跳楼身亡”。我是理解孩子妈妈的不容易,更理解她面对绝食男孩时的“负面情绪”。可这种既调侃,又发泄的口吻,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激化矛盾,甚至“帮助”孩子选择更为极端的报复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无效沟通吧。

抑郁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适合药物治疗的方式。比如男孩的年龄很小,本身又存在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因素,如果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针对心理因素有的放矢,加强沟通,解决“学校的问题”,解决“家庭的问题”,解决“男孩的问题”。如果能做到,很可能不用药物的治疗,男孩就能平稳心情,恢复到原本的生活轨迹中去。

家人如何提供情感支持?

其实我们所说的“嘘寒问暖”就是一种情感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在乎”,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会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战胜心中的抑郁。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沟通。

当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挑战或经历负性情绪时,他们经常会寻找亲密的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来寻求安慰、沟通、支持、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帮助。尤其是来自亲人的支持。

建立有效的沟通,被证明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可以显著降低个体的抑郁症状。

如果,男孩的妈妈在男孩遇到问题的初期,积极与他有效沟通,帮助协调老师共同解决男孩遇到校内的沟通问题,解决男孩遇到家庭内的沟通问题。那么男孩可能就不用面对情感低落,兴趣丧失,愉快感丧失等一系列令他没办法坚持上学的抑郁症状。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在孩子们眼中,自己已经长大;在家长眼中,孩子仍是孩子。很多时候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家庭沟通的困难,两方互不理解,各不相让。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积累成为新的难题,久而久之,父母不再信任孩子,孩子也不信任父母,快乐不在,抑郁前来,相信这不会是任何一个父母想要看到的。

所以,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遇到抑郁的问题,有效的沟通,仍然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治疗手段,帮助孩子减轻抑郁症状,战胜抑郁症,找回快乐,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

(文章图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阎石

齐齐哈尔市第一神经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