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及其危机干预

自杀,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意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这很好理解。最常见自杀分类有三种,成功自杀、自杀未遂以及自杀意念。

据统计,自杀未遂者的人数是成功自杀者人数的10倍,而有自杀意念者的人数又是自杀未遂者的20倍。

自杀的杜尔凯姆分类

自杀还有其他分类方法,按照第一个深入研究自杀问题的学者杜尔凯姆的分类,自杀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失范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利己性自杀以及宿命性自杀。

失范姓自杀:多发生于突然丧亲、离婚、失业等突发性不良事件后的自杀;

利他性自杀:自杀者认为自己死后他人会获益的自杀,比如年老多病者不想连累家人而自杀;

利己性自杀:多见于患有严重疾病者,他们自杀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痛苦;

宿命性自杀:多见于过分管理的状态,如监狱里那些被判重刑的犯人,他们觉得人生到头了,于是自杀了,很多殉情的也属于这种。


自杀产生的原因

引起自杀的因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历史文化原因及生物学原因论述。

>>>>

历史文化原因

古代中国传统对自杀的态度比较宽容,并不认为自杀是不堪的事情,甚至鼓励、赞扬某些“利他型”及“殉国性”自杀。古代官员犯罪,可以以“自杀”的手段赎罪,而免除附带的惩罚,我们平时看的古装剧中,皇帝赐死,官员还要谢恩,那是真诚实意的。儒家推崇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古人为了理想、维护正义的事业可以牺牲生命。此外,古代有很多凄美的殉情的故事,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这些自杀都是被认可甚至是歌颂的。这种对自杀的宽容态度对现代人的自杀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西方对自杀的态度往往比较严酷,他们认为自杀为基督教教义所不容,并立法禁止。如自杀的人死后财产要充公,死后不能葬于教堂,葬礼只能在夜间举行,等等。但即使这样,西方的自杀率还是非常的高。

>>>>

生物学原因

有关生物学的原因,一些统计数据指出自杀有家族遗传性;与慢性或无法治愈的躯体疾病有高度相关性;自杀更多见于精神病患者,等等。这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自杀高风险人群;一般认为,自杀与“五羟色胺”系统的异常有关,这里不作详细论述了。


国内自杀现状

目前自杀已高居全球人类意外死亡之首。比每年谋杀死亡、武装冲突死亡人数之和还要高。全球每40秒就有1人成功自杀死亡,每3秒就有1人自杀未遂。而国内的情况是,中国自杀死亡绝对数字高居全球第一,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口多,但从自杀率来看,中国也是高自杀率国家,每年平均每10万人就有23人自杀成功,而超过20人便是高自杀率。

研究表明,我国自杀特点是女性高于男性(西方是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西方是城市高于农村),自杀手段常用服毒(农药,平时较容易获得)和自缢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程度加快,跳楼、跳桥的自杀方式多有发生,随着信息化发展,在青少年中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自杀的事件,如直播自杀、约定自杀等等。国内的自杀多发于青年及老年人,跟西方多集中于中年又有所不同。夏季是高发季节,集中在678月,特别是6月下旬,因为高考放榜,青少年自杀事件骤升。自杀一般发生在白天。此外,群发自杀现象也比较常见,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几年前的富士康事件,但近年来,报道比较少了。

这里有两个特殊人群需要注意。

1.农村女性是国内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她们往往带有冲动性的特点,自杀不是深思熟虑的,往往考虑几小时、考虑几分钟便决定自杀了,加上在农村农药比较好找,所以不好预防,自杀成功率也很高。通常诱因是夫妻关系。在评估自杀风险的时候要注意做一些婚姻满意度方面的评估。

2.另外一个特殊人群是自杀未遂者,每年自杀未遂者的数目也是较为庞大的,他们都是再次自杀的高危人群。


自杀干预的程序

以上介绍了自杀的概念、分类、原因等等。下面讲自杀的干预。这个干预程序是从一般处理危机干预的程序延伸出来的。一般经历四个程序(不一定按顺序实施),澄清、评估、制定计划、巩固。


澄清

第一个步骤就是与患者做首次会淡,目的是澄清一些事实与感受。除了自杀干预,在其他危机干预、心理咨询中,这也是一个标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通过共情、接纳、支持、倾听等心理咨询技术与患者建立一个好的治疗同盟,尽可能获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只有患者信任你,他才与你坦诚相对,并配合你实施干预计划。特别是对于有自杀观念的患者,他们会从你接纳的态度中感觉到被帮助,这个关系建立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这个过程注意多倾听少发言,不要急着干预。

探讨两个问题:是什么事情让他们难堪、有压力?对此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引起了他们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做有助于把患者的注意力拉回问题本身,而不是让其继续在不良情绪中继续沉沦。


评估

第二步我们要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在这个评估过程中,我们要确认患者是否有自杀的想法,还有了解会导致患者自杀的一些危险因素,从而去评估这个患者是低风险自杀患者或者是高风险自杀患者。对以上这些问题,要求直接询问。

(1) 想法询问

首先询问患者有没有自杀的想法,假如有,提示他接下来很有可能自杀。需要继续较为详细地询问患者的自杀方法、目前的准备情况、自杀时间等。一般来说,计划越细致,实施自杀的可能性越大。有个特殊情况,假如患者不愿透露具体自杀计划,有可能他已经准备得非常周详了,自杀风险非常高,可能需要直接干预了。

(2) 孤独感、无助感询问

此外,交谈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一些消极情绪,比如无助感与孤独感,这两种情绪很容易诱发自杀,要直接询问。我们可以这样问“你现在看起来好像觉得很没有希望、很无助、很孤独,是这样的吗?”

(3) 危险性要素评估

此外我们还要留意患者有没有以下这些情况,这些负性事件是比较常见的促使自杀的事件,是评估的重要因素。


制定计划

当我们做完以上评估,我们对目前这个患者的自杀风险有一定的认识,识别了他是地自杀风险还是高自杀风险。针对不同的自杀风险程度,处理上会有所不同。


对于低自杀者,通过一些心理干预,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主要程序有以下几点。如做好共情,给予充分理解、接纳,澄清不良事件及情绪;因为并不是不良事件直接引起患者自杀,而是患者对不良事件的非理性思维引起自杀,因此纠正非理性思维,有助于增强患者应对能力,避免自杀的发生;暂时回避应激事件(比如上学受了体罚而想自杀,可以暂时不上学),也可以降低自杀风险;此外,鼓励患者多寻求社会支持,如寻求家人、朋友、同学等人的支持,这点十分重要,很多患者不是没有社会支持,而是没有行动力,寻求社会支持能够降低患者的无助感与孤独感,从而明显减少自杀风险。当然,假如你不是专业人士,还是建议患者去看看心理医生作更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当我们与患者制定了预防自杀的实施方案后(如让他们寻求社会支持、找心理医生、服用抗抑郁药但药物还没起效的时候),需要与患者做一个约定,让他承诺在某个时间段没不去自杀,书面或口头都可以,并让其复述这个约定,这对于防止患者在某阶段自杀很有帮助。约定承诺需要较为具体,如“在这1周内我不会自杀”“在这周内寻求医生帮助前我不会去自杀”。


对于高自杀风险患者,建议还是住院治疗。一些高自杀风险的患者是需要药物治疗的,甚至是MECT(无抽搐电治疗),这有利于尽快帮助其康复。相对于院外,住院有更为安全的环境及预防自杀的制度,如有护士巡视、排查自杀工具,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更好地观察病情、及时干预、处理突发情况。对于这类高风险自杀患者,即使在住院期间,也要保证一对一跟踪式监护,一般要求2名以上家属陪护,防止自杀情况发生。

巩固


做完以上这些程序,基本上一个好的自杀危机干预基本就完成了,这时候患者的自杀风险已经比较低了。个体心理治疗和团体治疗可以进一步巩固效果,预防再次自杀发生。个体治疗有助于患者改变应对方式,以一种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对危机的看法,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应对不良事件,而非采取自杀的方式去回避;团体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宣泄情绪,寻求支持。另外一些抑郁症患者还需要继续配合服药。此外,有必要的话,也要为经历了自杀事件的其他人员如患者的家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作者介绍

图片1.png
雷嘉荣
顺德伍仲珮纪念医院

主治医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

  • 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和心理科工作

  • 擅长青少年各类心理障碍例如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的诊治

  • 开展相关心理治疗工作,对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如适应障碍、社交焦虑、考前焦虑、心理创伤、亲子关系等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